档案君现存最早中译本《共产党宣言》背后的故事-政界史话-时政频道-中工网
发布时间:2025-08-03 09:02:40 | 来源: | 责任编辑:李颖
百度 第一件是收集运动鞋,从上初中就开始喜欢,到大学就开始收集,它已是我人生的信仰,掐指算算,这些年收了至少100双鞋,基本是没悬念的;第二件就是嘻哈音乐,它是伴随着球鞋文化直入我的世界,让当年极度叛逆的我,好像有了精神归属一样;也让一个口吃的我,天天嘴里瞎嘟囔,让家人误以为在练相声贯口,要励志进入曲艺界;第三件就是汽车,它是我儿时的爱好,更加幸运的是,这已成了我现在的职业;在众多的汽车品牌里,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,因为家里周围亲戚开的几乎都是本田,我从小就坐;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车型,则是!有关10代雅阁的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记得当年刚国产的雅阁是第六代,那是1999年,我才9岁;在我10岁某一天,我和爸妈到外面吃饭,吃完饭我的一个伯伯说要开它新买的6代雅阁送我回家;当我靠近那辆车时,突然感觉我这个伯伯好有钱,居然能开上看着这么不一般车,毕竟那时候在我的印象里,谁要能开上一辆带空调的夏利或是桑塔纳,那肯定是非富即贵,可想而知当时我看到6代车型的感受;坐进车里,感觉的第一印象是这可比夏利强太多了,而且居然右手不用经常上下左右的瞎忙道,直接踩油门就能走,简直是我的天啊!从这之后,我开始对汽车有了很大的兴趣,就开始看像《汽车之友》、《汽车杂志》、《车王》或《座驾》这类的老牌汽车刊物,从那里我知道了我曾认为的带正H标的豪车叫本田雅阁,与此同时也知道了每款车都有更新换代这个过程;我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我魂牵梦绕的六代车型什么时候能换代;就在2003年,第七代雅阁它来了,同时我的伯伯也在那时,也把6代升级到了7代!转眼就到了2008年,那年对于全国人民来说奥运会这件大事,可对于我个人来说,考上了大学、大学里找着对象、拿到驾照才是最难忘的;在这年,8代雅阁也上市了,它是我人生里,第一次去亲身驾驶的车;记得那年的圣诞节,我表姐跟我炫耀了她买了顶配8代升车型后,凭借着我不要脸、死缠烂打的优良品质,直接开着新车就在大街上练起了手,当时的感觉就像是有了全世界,那种驾驶着一辆车的兴奋感觉,现在我已经找不着了。
今年恰逢“一带一路”倡议提出10周年,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、文化和现实价值备受关注。有人说,解开海上丝绸之路的密码,泉州是一枚钥匙、一扇窗。
2025-08-03,“泉州: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”获准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时光倒流700年,阿拉伯旅行家伊本·白图泰这样盛赞泉州:“刺桐港(泉州)甚至可以说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”;差不多同时代,犹太商人雅各·德安科纳漂洋过海来到泉州,眼前的情景令他心潮澎湃,他在游记《光明之城》中描述道:“街上有如此多的油灯和火把,到了晚上,城市被映得特别灿烂,在很远的地方都能看到……”
在泉州城南的石湖村村口,至今留有始建于唐代的林銮渡。唐开元八年(720年),航海家林銮在石湖村建造码头,带动泉州乡民与东南亚地区贸易往来,码头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“林銮渡”。林銮渡码头依托天然巨石凿成,北宋时又增筑了通济栈桥,将码头与岸边村落巧妙连接。不远处的金钗山上,高耸的六胜塔日夜为进港船只引领航向。站在林銮渡岸边,可一瞥泉州绵延曲折的海岸线。而打开泉州地图时,我们也会发现:喇叭形的泉州湾面向大海,非常便于航船进入内河停泊避风。
除了优良港湾,泉州城还构建了发达的水陆交通体系。
泉州城东北方向,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——洛阳桥跨江而立。桥两侧江阔水深,而石砌的桥身笔直宽阔,岿然不动,伫立近千年。洛阳桥并不独美,它与安平桥、顺济桥等经典梁式石桥一起,构建了沟通港口、码头和腹地的交通体系,北通福州至中原,南跨晋江走潮汕。

海上丝绸之路波涛万里、四通八达,但链接的端点,必在城池。
这就要说到商贾云集的古泉州城:瓷窑、茶园沿河而建,冶铁、纺织鳞次栉比。城内有能工巧匠开设的手工业作坊,城外则是番坊密布的市场贸易区。泉州城内外,金、银、铜、铁、锡器的加工一应俱全,“打铁街”“打锡街”沿用至今,“打铁街”之名甚至被泉州人带到了遥远的马六甲古城。
当然,出海最多的还是深受世界欢迎的“中国制造”。在远航的船号声里,一艘艘满载瓷器、铁器、丝绸、茶叶的中国商船顺风出海,又自世界各地满载而归。
当年究竟是怎样一番盛景呢?“中国的商船,是人们能够想象到的最大船只……不仅拥有近乎奇迹般的航线图,还拥有几何学家及懂星象的人,还有熟练运用天然磁石的人。他们可以找到通往陆上世界尽头的路。”雅各·德安科纳在游记中这样说。
茫茫大海上,当中国商船劈风斩浪时,外国商船也正纷至沓来。美丽的刺桐城曾接纳了东南亚、波斯、阿拉伯、印度、锡兰、地中海国家等世界各地的使者、商贩。不同肤色、信仰和语言的族群,在泉州城内彼此尊重,和谐共生。
泉州,就如一扇穿越时空的窗,让我们看到中国人向海而生的精神、劈风斩浪的勇气,让我们领略独具中国特色的东方海洋文明,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跨越大洋、交流互鉴的胸襟,更让我们对新时代“一带一路”建设的蓝图充满信心。
面朝大海,继往开来。9月5日晚,《似是故人来》第三季第10期,中国网总编辑王晓辉对话山东大学教授、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姜波,一起相约刺桐之城泉州,聆听海上丝绸之路往来千年的历史回响。
本节目中国网、江苏卫视同步首发,新浪微博、B站、百度百家、腾讯视频等多平台联合播出。
(撰文:李芳 审稿:张宁锐)